新闻中心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研讨,为教育注入思辨活力
2025-03-14 13:16:0510
在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此我院在3月12日开展《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教研活动,活动由课程负责人王辉老师主持。这次活动主要由朱奇硕、郑钿晓两位新老师带来关于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分享,以此促进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交流和学习。
活动伊始,王辉老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两种思维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她曾询问Deepseek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显然,人工智能具备逻辑运算能力。这一有趣的互动,引发了在场教师对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的深度思考: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朱奇硕老师率先进行分享。他以“为什么要批判性思维”为切入点,从“反复向AI指出同一问题,却得到不同回答” 的现象出发,引导大家反思并质疑AI回答的可靠性。朱老师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在于念头的落实,我们应当理解观点的本质,并学会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合理支撑。他强调,深入探究挖掘实质至关重要,而个人能力、修养境界的差异会导致思考程度的不同,提出问题也需具备一定的知识修养。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关键要点:一是为自身观点提供支撑;二是结合自身能力、修养和知识基础提出疑问。随后,他围绕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展开讨论,指出 “批判” 并非简单否定,而是主动审视、分析和判断事物理由是否合理,理智品质和高阶思维能力是其重要特点。朱老师引用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话:“对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背后的依据和它的推论进行主动、持续和仔细的考察。” 以此说明批判与反思紧密相关。反思性思维是在进一步探究之前延迟判断,对 “判断”之前进行 “再判断”,即对已成立的观点进行反思探究,力求找到正确的理解方式。反思性思维是反复磨砺观点的思维方式,对待任何观点都应审视其合理性,不轻易下判断。谈及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朱老师强调要从德和智两方面入手,关键在于大胆探究、小心求证。
郑钿晓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在明确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后,她阐述了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区别。她指出,形式逻辑以抽象推理规则确保静态、唯一、绝对的结论,这种“标准答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郑老师重点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二元问题分析法和操作工具——鱼骨图。批判性思维二元问题分析法从两大方面和十二个维度分析问题,而鱼骨图作为一种发现问题 “根本原因” 的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挖掘问题根源,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活动最后,王辉老师对两位新老师的分享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他们在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学习成果。同时,她也提出人们在解题时往往优先查阅资料,而非钻研问题的根本,对于问题需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入思考。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这些思考将转化为切实的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