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筑牢反诈防线,共建平安校园
2025-05-10 21:40:4610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型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校园已成为反诈工作的重要阵地。为有效提升学生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党总支副书记李斌老师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在2401班、2402班和2301班开展了三场反诈主题班会,以点带面,筑牢校园反诈安全网。
在2401班的教室中,2401班班长王家宝结合学院精心制作的反诈宣传手册PPT,开启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反诈知识宣讲。他由浅入深,先从“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等传统骗局讲起,结合一个个真实案例,详细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流程。随后,王家宝聚焦“AI换脸诈骗”“虚假征信修复”等新型诈骗手段,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和作案套路。他特别提醒同学们:“诈骗分子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无论是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还是面对‘权威’时的恐惧心理,都可能成为他们下手的突破口。”王家宝反复强调,面对陌生来电、可疑链接,一定要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的“三不”原则,时刻保持警惕。
而在2402班的教室里,张锐杰以“牢记八个凡是,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反诈知识讲解。他首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反诈“八个凡是”原则,强调这些都是识别诈骗的关键信号。随后,他结合近期校园案例,深入分析了“校园贷连环套”和“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的典型套路,指出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大学生急于兼职或游戏交易的心理层层设局。“反诈不能只靠个人警惕,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形成防护网。”张锐杰呼吁同学们不仅要自己提高防范意识,还要积极向身边人宣传反诈知识,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与此同时,2301班的教室内,班长郭津言正以一场生动的班会,为同学们敲响反诈警钟。他聚焦“网络贷款诈骗”与“虚假投资理财”两大校园高发诈骗类型,结合最新司法案例,层层揭开诈骗分子包装虚假平台、伪造资质证明的惯用伎俩。在讲解“冒充公检法”诈骗时,郭津言现场模拟骗子的威胁话术,逼真的演绎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深刻认识到这类诈骗极强的迷惑性与危害性。为增强同学们的反诈实战能力,郭津言还设计了“情景问答”环节,邀请同学参与模拟应对诈骗场景,在互动中帮助大家将反诈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
并且这三场反诈主题班会结束后,还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由公安机关制作的反诈警示教育片,通过真实案例的惨痛教训,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防范意识。此外,学生宿舍楼内张贴的反诈标语、宣传栏中的警示案例,与反诈主题班会形成呼应,营造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诈宣传氛围。
这三场反诈主题班会的召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反诈意识和应对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守护师生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教育活动,织密校园反诈防护网,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