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落笔书院第八期读书简报

2025-05-20 21:19:5710

英雄末路,有人叹“卷土重来未可知”,有人讽“万人敌不如范增一谋”。刀光血影间,李清照掷地有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年江水倒映着自刎乌江的背影,却照不亮刚愎与智谋的天平。八面楚歌,将霸王的铠甲一寸寸剥落成历史铜镜上的锈斑。

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最雄伟的悲剧英雄,《项羽本纪》也是司马迁倾注心力最多的篇章,司马迁冲荡了丑化项羽形象的宣传堤坝。落笔书院的全体师生们,也在阅读《项羽本纪》中重新认识了项羽。项羽既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同时又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他真有龙飞凤翥的雄姿,有时又愚蠢昏聩得像一头驴子;有时他天真淳朴、宽厚慈和得令人喜爱,有时又暴虐凶残得令人发指。就是在这些矛盾的性格中铸造了项羽的“霸王”形象。

现世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若说秦始皇是千古无二的帝王,那他就是亘古唯一的霸王。首先必须声明,每个人都有评判历史的权利,以自己的视角总结出种种道理,它们感性或是理性,要而言之或宏篇巨论,那所倾注的,所不容忽视的,不止人物本身,还有数不胜数的观点。其次,笔者在文章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概述,而在于剖析,千百年来这位“霸王”的事迹谁人不知,时至今日,应当与时俱进。在我看来,论述这些有关于项羽的观点出现的原因远好于单纯的论述一位历史人物来的强,这些观点能够反映时代的背景,折射阶级的处境,体现人们的需求。那么分析这些观点则可使人物不落于俗套,文章不显于俗套,历史不陷于虚无,道理不浮于表面。

项羽常被人评价为不仁不义,不择手段,有勇无谋的君王的典型,而这也常常是我们对项羽的唯一印象,人们却对他赞赏有佳,称他“西楚霸王”。这样的论断显而易见的存在一个逻辑问题,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样的一个残暴“莽夫”担得起这样一个名号?这是把二者画上等号,显然不妥。当你让他们说出原因,大概率只能听到支吾的迟疑,神奇的是,称呼他为莽夫的人,和叫他“西楚霸王”的人常常是一个人。文字只是在他们的脑中短暂的驻留,之后再缓慢从褶皱上滑落,思考成了无用之物。

有人说,他武力甚强却自视甚高,骁勇善战却缺谋少智。但乌江一刎,千古留名。虞姬帐下舞,四面楚风起,因此被人们所熟知,当然了,这样的故事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但不足以证明。

是战力甚高,千古独一?,霸王确实是为项羽量身定做的名词,据说,他一人便可杀死数倍于己的敌人,亲自出马便能扭转战局,听起来唯有无敌二字能够形容他了,他不是霸王,谁会是呢?但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精神却被浓缩了,像是现代的速食一样被人轻易咀嚼,只剩下显眼的标签,这样是注定无味的。他被揉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不起眼的符号。笔者并非反对他的霸王身份,人人皆知项羽之强,却忘记了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有功名伟绩,而大浪淘沙后便什么也没有了。

谈及项羽刘邦是一定绕不开的,虽然他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是根茎相连,互为表里。刘邦身起于草莽,一路扶摇。项羽出身楚世家,践习兵法,聚兵反秦,立足咸阳,亡于乌江,其中的恩怨不在话下。许多人喜欢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平面非要挣个高下出来,依笔者而言,他们的绝对比较只在战场的输赢之上,而个人与个人的相对比较是远没有有效性的,其中的有效性是指对于两者孰优孰劣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