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手绘地图”激活思想政治教育跨界育人全新活力
2025-01-27 23:30:2610
为高质量推出具有特色化、实物化、社交化、年轻化、网感化的实践教学成果,集中展现全国各地“大思政课”建设进展和育人成效,近日,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思政“手绘地图”主题育人项目,我院积极响应落实,第一时间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深入海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情挖掘场馆特色思政元素、用心探究思政资源转化路径,让基地育人空间、资源、机制充满“思政味”,是思想政治教育跨界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 实践教学基地
海南三角梅科博园
二、 对应课程章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一节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实践成果展示
山海同框、琼花漫漫—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生态育人研学路线“手绘地图”
山海同框、琼花漫漫——从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看自贸港生态文明和美发展
四、 活动纪实
为充分活化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助推高校思政教育跨界赋能生态科普工作,1月1日-1月20日,由三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设计、社会工作等专业组成的跨学科调研团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赴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开展“手绘地图”主题育人项目实践活动。
鸟瞰海南三角梅科博园
本次实践活动以《海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思政“手绘地图”主题育人项目的通知》为根本遵循,以“手绘地图”为主要载体,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充分挖掘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种植资源及配套产业中的思政元素,致力将其有机融入地图制作、研学开发,为园区生态科普工作稳步向前提供重要参考,让带有海南自由贸易港动植物种植资源事业特色的“思政文创”不仅有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具有生态美、思政美、育人美。
调研团队录制“手绘地图”配套教学视频
精心策划,方案一体成型。调研团队在“三区一中心”战略启发下,抓住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走进具有地域特的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开展调研,探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跨界融入园区研学开发的方法路径,落地落实“手绘地图”相关要求,最终形成面向学生规划开发“行之受益、感之启思”的生态育人研学路线方案,助力活化园区三角梅产业育人价值,推动室内科普与户外实践的深度融合。
巧妙组织,成员协同共进。调研团队逐一分解文件要求,内部形成负责统筹、绘画、拍摄三个小组,分工确切、职责分明、协作无间,着眼各自擅长领域分头研究项生态育人路线开发,在客观促进任务推进同时,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不同专业实践融合、与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结合,其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提升,真正激活了思政跨界育人的全新活力。
双向互融,成果高质产出。调研团队紧抓“线上研究、线下调研”两个方向,以“产品思维”做好每一环节的设计,以“积累经验”感受竞赛科研的魅力,在不断摸索中做好线上理论研究与线下实地调研工作,确保手绘地图不仅设计的有质量,于生态研学路径开发方面更有商业价值与育人意义,助推“思政文创”彰显出强劲感召力。
山海同框、琼花漫漫。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小组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与海南三角梅科博园产业融合,更深入不同专业学生、
同年级学生的心中,开出育人之花。接下来,调研小组将继续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跨界育人前沿,通过不断夯实的理论功底、持续精进的实践技能,尝试把新时代思政工作与相关行业、企业有机结合,以此打开思政育人全新天地。
五、 调研报告
在漫漫琼花中探寻生态研学路
海南三角梅科博园是海南省“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生态、科研博览功能,科博园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园区分为室内三角梅科博馆、户外种质展存区两个主要模块,彼此相互衔接融合、共同演绎花开盛世之境。
(一)场馆历史由来
三角梅种质资源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海南儋州等地引进,随着建设与发展,其适应性与生命力不断凸显,得到海南人民的重视,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2013年,三角梅被确认为海南省省花;2015年,三角梅纳入三亚市“双城”“双修”建设得到广泛种植……三角梅配套产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动植物种植资源事业发展中逐渐形成完善,蕴藏着潜在的生态育人价值。
在三角梅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起点上,为进一步收集、展示三角梅种质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研究工作,2024年7月,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建成,其有机融入“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绿廊、3公里抵山海”的崖州湾科技城绿地公园体系,成功打造出集成果展示、科学交流、园艺艺术、艺术创作、旅行参观、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便民综合展示体,推动了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场馆实践资源
1.科技赋能研学,激活学生兴趣动力
室内三角梅科博馆以花卉展示、种业成果展示、种业科考成果展示为主要特色,通过触碰互动、虚拟研发、视频展示等技术,为学生提供可交互、易理解的花卉展示体验、种业科考影像、育种科学讲解、育种装备展示,帮助不同学龄的学生了解三角梅育种产业的发展情况与进程,激发主动探索“三角梅实现产业化必要原因”的内生动力,从而在兴趣中深刻思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2.实践赋能研学,营造生态育人氛围
户外种质展存区利用假山、绿植、流水、小径、休闲座椅等园林造景方式,搭建起天然的研学实践平台,可提供学生近距离观赏 100多个较为名贵的三角梅品种的机会,这作为重要的实体资源,可以在后续开发中融入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科学实验、文艺展示等活动,让自然生态可感可触,帮助学生在有行实践、无形育人中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何以共生”的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3.科研赋能研学,引领科普创优提质
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同时作为新品种发布中心,借助崖州湾科技城南繁产业发展资源,海南省热科院、海南省农科院等本地科研院所种质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研发品质更优、种类更多的三角梅,其间系列科研过程都是天然科普资源,是学生了解海南南繁产业的重要依托,也是让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可感可知的关键载体。
(三)场馆实践建议
基于调研发现,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研学业态处于起步阶段,各类资源使用上没有实现系统集成与开发,多数学生仅仅是“游”而非“研”。针对该问题,调研小组以“手绘地图”为起点,将产教融合作为整体思路,进行课程导向的系统研学设计,解决“如何更好实践”的问题,致力打造校地互动的跨界生态育人范式。
1.融通校地资源,建设品牌科普课程
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可与地方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在课程开发上实现合作,前者提供三角梅科研信息、后者提供理论研究,致力打造以生态文明育人为主线的品牌科普课程,系统介绍三角梅传播历史、产业发展、精神内核、生态知识等内容,充分挖掘海南省花、三亚市花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琼花中理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依托园区优势,打磨精品研学项目
海南三角梅科博园可在科普课程导向下,充分利用室内三角梅科博馆与户外种质展存区资源,配套研发打磨精品研学项目,并在调研团队“手绘地图”基础上设计各类研学路线,让三角梅育人价值落地落实。例如面向中小学生可以针对性开发“我来当园丁”“我是育种家”“探究光合作用”等研学项目;面向大学生可以开发“生态园区管理”“景观设计运用”“文创开发营销”等研学项目。
3.搭建实践平台,组建研学导师团队
海南三角梅可与地方高校共建,为专业对口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以此引进一批相关人才组建研学导师团队,负责研学项目指导工作,帮助研学学生更了解项目意义,助力高校学生更快走入社会,实现育人的双向互济、同频共振,营造出园区浓厚的育人氛围和活力。例如,可以与地方开设教育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在实习阶段或周末招收一批有意向、有能力的学生,在专业培训后上岗实践,开展研学指导工作。
整体上看,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团队组建相互联系,共同纳入产教融合视域下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研学系统建设中。调研小组致力让“手绘地图”成为引子,牵动校地跨界合作,加快实现生态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品牌化。
六、 精选感悟
思政2401 吴卓凝
在海南自贸港蓬勃发展的时代进程中,依托学院调研实践安排,我得以深入海南三角梅科博园考察,并因此收获颇丰。
进入园区,目光所及是品类极为丰富的三角梅。据园区资料显示,这里汇聚了国内外上百种三角梅种质资源,涵盖常见与珍稀品种。这些丰富多样的三角梅种质,不仅是大自然历经漫长岁月孕育出的宝贵财富,更是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种质资源收集、培育的有力见证 ,彰显了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斐然成就。与此同时,感受到科技为三角梅科普带来的影响。通过智能导览设备,游客能随时获取三角梅的品种特性、生长习性等知识。
作为海南省“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园区的生态育人价值不可估量。它将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融为一体。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我们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海南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思政2402 董泽淋
踏入海南三角梅科博园,仿若踏入三角梅构建的美学与知识殿堂。繁花似锦,不同品种三角梅或热烈奔放、或温婉含蓄,以各自姿态诠释生命之美,带来强烈视觉震撼与心灵触动。
实践中,我深入研习三角梅培育知识。从土壤酸碱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到不同季节的施肥策略,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想象着科研工作者满怀期待地将枝条插入土壤,如同埋下希望种子,每日观察记录,见证生命的奇妙孕育。最终朵朵三角梅破土绽放,宣告着生命地昂扬。
园中先进的游客互动设施让我眼界大开。游客们可以在互动大屏前挥动右手,向三角梅打招呼,召唤专属的三角梅形象;游客们还可以把手放在温度感应板上,亲身感受三角梅生长的环境;游客也可以通过固定的单车设施,用3D屏幕感受在开满三角梅的小路上骑行。我们还与当地的科研人员进行了沟通,他们分享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让我明白科研之路漫漫,需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此次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是知识与能力的共长。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未来学习研究中,不断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秘。
思政2401 郭莹莹
在海南三角梅科博园的实践,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踏入园区,那一片绚烂多彩的三角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微风拂过,花香扑鼻,每一株三角梅都展现出独特的姿态,它们在阳光下绽放,彰显着生命的活力。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每一株精心培育的三角梅,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个需要通过思政工作来推动的社会议题。我们专业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公众环保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坚定了运用所学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传播生态文明思想的决心。
这次实践经历,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它激励我在专业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多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