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耕思政沃野,助力三亚学院逐梦远航
2025-02-14 14:55:2610
时代浪潮汹涌,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勇立潮头,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它怀揣着“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卓越”的高等学府理想,为区域与国家发展输送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肩负着塑造灵魂、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以信仰为光,铸就时代担当之魂
信仰是人生灯塔,照亮前行之路;家国情怀是精神力量,赋予我们前行的勇气。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信念与家国情怀放在首位,致力于把他们塑造成马克思主义的忠诚践行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这与学校培育有担当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2024年9月,海南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三亚学院举行。青年教师们满怀热忱,在三尺讲台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这场比赛如及时雨,提升了教师队伍水平,为培育学生的信仰和家国情怀筑牢根基。助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引领他们心怀祖国,勇担民族复兴重任。
借素养之翼,开启国际视野之门
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是学子翱翔知识天空的双翼,也是打开多元世界大门的钥匙。马克思主义学院深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教育部发起高校思政“手绘地图”主题育人项目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迅速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深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师生们像寻宝者一样挖掘思政元素、探究转化路径。每次讨论与调研,都在学生心中种下人文种子。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协作与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文素养,开阔了视野,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人才奠定基础。
凭知识作帆,培育自主学习思维
知识是力量之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智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刻理解这一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多元需求。在课程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学生登台讲课,师生共同评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这一创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分析社会现象,提升跨文化比较能力,点燃问题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在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
用能力为桨,为社会输送栋梁之才
综合能力与职业发展是学生驶向社会海洋的船桨,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两者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也是三亚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与学校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社会的目标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老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会。老师们在交流中汲取先进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精心打磨课程。学生在优质教学中多方面能力显著提升,为未来在思政岗位发展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为社会输送优秀思政人才,赢得良好口碑,为学校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使命。对待学子如同工匠雕琢珍宝,为他们夯实思政根基,赋予多元能力。期望学子们能在各级岗位发光发热,成为学校的闪亮名片,推动学校迈向新高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在信仰、素养、知识、能力等多维度奋进,实现全方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