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有那么一群专业学生,他们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二)
2025-03-19 19:28:3610
学风培育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好的学风能浸润人心、育人化人。近些年来,学院在学校的科学指导和有效引领下,深入开展“建学风、优学风、促学风”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从中涌现出一批以知识探索为使命、以先锋实践为担当的卓越学子,他们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以先锋之姿在学院的培养下成长蜕变,用实际行动为学风建设注入确定性、正能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402班学业成绩第1名 杨诗涵
学习经历: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杨诗涵同学积极肯干、勤奋好学,能快速掌握复杂的课程知识体系。课上,她专注听讲,认真做笔记,跟老师互动,坐在第一排,成为杨诗涵同学铁打的营盘。课下,她会针对课程难点,主动请教老师,解决专业困惑。校内,杨诗涵同学积极参专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成员配合默契。积极探讨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视野、突破能力边界,向着高峰攀登。校外,杨诗涵同学以各类实践活动为抓手,在学院教师指导下走向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用心参加志愿服务、完成调研任务,实实在在把课堂内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一份力量、一股势能,带着一批优秀学生朝着高质量成长扎实迈进。
成长漫谈:
大家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402班的杨诗涵,很荣幸能在此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初入校园,我便被学院浓厚且积极向上的学风所感染。学院为我们搭建了诸多优质平台,像各类学术讲座、学习交流活动以及专业竞赛等,这些都成为我成长的肥沃土壤。在学习上,我始终努力做到 “想在前头”。每次课前,我都会主动查阅大量资料,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解和思考。比如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我会通过阅读前沿学术论文,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老师和同学们思维碰撞,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我也积极践行 “赶在前头”。当学院组织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尽管在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困难,比如时间紧迫、知识储备不足等,但我从未退缩。我会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和队友们并肩作战,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最终,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让我明白了勇于尝试和挑战的重要性。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建设,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和方法,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在学院学风的浸润下,我从一个懵懂的新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目标、有担当的学习先锋。未来,我将继续依托学院平台,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学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和同学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402班学业成绩第2名 程语乔
学习经历:
程语乔同学作为一名共青团团员,她任职于院团委宣传部,潜心钻研新闻采编与写作技巧,着手策划系列活动,传递团委活动与校园资讯。学业上,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课堂全神贯注,课后及时复盘;闲暇时光常在图书馆浸泡式阅读,汲取知识养分;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考取普通话二甲证书;同时参加书行读书会,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同学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2024年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担任志愿者,以认真专业的服务,为赛事顺利开展贡献力量。她在专业成长与社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提升综合能力,不断向着理想彼岸大步迈进。
成长漫谈: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依托学院的优质平台,我积极投身学风优化工作,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理念,努力做到“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学院的团学组织平台为我提供了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的空间。在团委宣传工作中,我与小组成员精心策划制作有关学院建设的推文、采访和视频,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将学风建设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同学,为学院学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稳步推动其迈向新高度。
学院的科研交流平台为我开阔了学术延伸和专业拓展的视野。各类讲座、研讨会让我拓宽思维边界;书行读书会提供的多元阅读资源,营造了浓厚学术氛围。课余时间同学们沉浸阅读,在读书会上畅抒己见,聆听专业解读,读书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追求真理的热情,也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院的教学互动平台为我搭建了读思凝练和写说敏捷的机会。在翻转课堂与学习小组中,我积极践行、以身作则,推动学风优化。翻转课堂上,我主动发言锻炼口才;小组作业中,我认真梳理知识,为组员提供清晰的合作思路;在学院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我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创新性建议和方案。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矢志成为学风优化的坚定推动者。凭借对知识的热忱与对成长的追求,依托平台优势,深耕专业领域、大胆开拓创新,为学院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402班学业成绩第3名 刘婷
学习经历:
刘婷同学于学习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探索的态度。入学后,她积极参与学院活动,当选班级纪律委员,她学习刻苦、尽职尽责、勤学好问。课堂学习之余,她会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例如社区组织的“红色故事进万家”活动,临春岭森林公园环保志愿活动等。她关注时政热点,尤其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关政策,思考如何为家乡发展助力。从中她明白,专业学习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在实践中的运用。
成长漫谈:
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常带着理论课本和笔记本穿梭在校园里。每次在“芯位平台”提交课堂疑问后,总会提前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来为自己进行解惑。
上学期思考职业规划时陷入焦虑,偶然在临春岭森林公园参加环保志愿活动时找到答案。那天在山顶休息区,看到几位游客因路线标识不清产生争执,我试着用课堂学的知识帮他们梳理问题,最后大家竟笑着合影留念。思政专业理论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能点亮生活的火种。现在去图书馆总爱坐在“社会科学阅览室”书架区,伴着窗外的树影和周围同学沙沙的翻书声,读书的下午格外充实。
那次临春岭志愿经历虽短,却催生了我的“微实践”计划:学习海南民俗文化,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关注《新闻联播》,使用其网站的“时政分析”功能研究海南自贸港建设政策,并积极与教师讨论海南发展的现实需求。思政专业教会我最重要的事:在理论里扎根,在实践中成长,永远对世界保持温暖的关切。
优秀学子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学院学风建设"润物无声,立德有为"的育人成效。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的行动能力,在专业学习与品德培养中实现自我提升,并通过自身实践带动更多同学共同进步。这种“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使得优良学风在校园里落地生根,为创新型思政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