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读书修身养德(二)
2025-03-29 21:52:2810
编者按:
在信息纷繁、节奏飞快的当下,“读书”的意义常被简化为获取知识或消遣娱乐的工具。但回望中华文明千年文脉,读书始终被视为修身养德的基石——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淬炼、人格的觉醒。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字句背后暗含着读书对心性潜移默化的塑造:读《论语》可见君子慎独的操守,览《道德经》能悟天人合一的智慧,观《传习录》则窥见“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重提“读书修身养德”恰是对抗精神浮躁的一剂良方——当我们以书为镜,照见的是内心的澄明;以书为尺,丈量的是道德的边界。即日起,本栏目聚焦古今中外的阅读智慧,愿与读者共寻一方书卷天地,在字里行间修得澄澈心性,养出浩然之气。
读好原著 真悟原理
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引导学生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我将依托近些年阅读经验的积累,在该栏目分享一些读书心得,旨在帮助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夯实专业根基、提升理论素养。
一、原著之光,照亮真理之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人类思想史上不朽的丰碑,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理论智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研读原著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读原著,能让我们直接聆听思想家们的声音,感受他们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邃思考,从而在思想深处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这要求我们从原著中汲取理论滋养,用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研读之法,把握精髓要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首先,要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之前,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理论或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研读《资本论》时,可以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剩余价值的来源等问题,通过在原著中寻找答案,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其次,要注重理解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原著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内涵。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读,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再次,要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感悟和疑问,这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积累素材。最后,要开展交流讨论。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听取他人的见解和观点,通过思想的碰撞,进一步深化对原著的理解。
三、原著之用,指导实践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深入研读原著,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深入浅出地讲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这启示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不仅要关注其理论本身,还要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四、原著之境,营造研读氛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图书馆要专门设立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专区,配备齐全的原著版本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开设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著的理论内涵。各班级可以成立读书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研读心得,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举办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竞赛、论文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研读原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原著,将原著中的经典论述和理论观点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原著研读意识和能力。
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是一次智慧的洗礼。让我们多读书、肯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汲取知识的力量,提升自己的素养,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以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为指引,深入研读,深刻领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展现思政学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