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的一本公开日记(五)

2025-04-03 22:02:4210

编者按:

在新媒体时代,理论传播不仅需要思想深度,更需要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将逻辑转化为美学的"翻译者"。本期专题特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社美编部的成员们讲述成长故事——她们用设计语言重新诠释理论深度,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方寸屏幕间绽放出时代光芒。从初次面对设计软件的手足无措,到娴熟运用色彩心理学传递思想温度;从机械套用模板到主动思考视觉叙事逻辑,她们不仅学会了设计,更懂得了如何用视觉语言担起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这充分体现了学院的育人魅力。

思想政治教育2401 郭莹莹

在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社美编部的实践,是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融合的创新探索。这段聚焦公众号排版与海报设计的成长之路,让我领悟了"理论可视化"的时代价值,实现从设计新人到思想传播者的蜕变。

初入美编部时,虽怀揣理论宣传热忱,却在软件操作前屡屡受挫。从笨拙拖拽图层到精通矢量工具,从模板套用到钻研色彩心理学,每一次实践都让我触摸到设计的脉搏。我逐渐明白,优质排版是字体、留白与色彩的思维引导艺术;海报设计则是用视觉语言讲述价值故事的创作。这段与技术对话的历程,既重构了我对设计美学的认知,更将理论深度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视觉温度。

特别感恩学姐们的悉心指导,她们用专业洞见如春雨般滋养我的成长。在协作中,我学会在方寸之间平衡思想高度与艺术表达,那些关于视觉层次与情感共鸣的探讨,悄然重塑着我的设计思维。这种传承超越技术层面,让我深刻觉醒思想传播者的责任——每个设计细节都是对理论生命力的当代诠释。

这段经历赋予我的不仅是设计技能,更是将专业使命融入时代发展的格局观。未来,我将继续以设计为犁,深耕理论传播的创新沃土,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三亚的椰风海韵中流淌,在青年学子的指尖生根发芽。美编部给予我的,不仅是排版技艺,更是将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的使命自觉,这份觉醒,终将化作理论传播实践中最鲜活的生命注脚。

思想政治教育2401 王若希

在大学通讯社美编部的这段时光,是我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成长与蜕变。

刚加入美编部时,面对复杂繁冗的排版设计,我满心忐忑,害怕自己不能顺利完成。第一次接到设计任务,是给文章排版。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软件工具栏,我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那段时间,我常常对着屏幕发呆,反复琢磨着如何让文字和图片搭配得更和谐,如何让色彩更具吸引力。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各种素材和想法之间乱撞。但部门的小伙伴们却从未嫌弃我,他们耐心地给我讲解设计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技巧,教会我基础的设计布局。在不断的尝试和修改中,我终于能够独立排版,顺利完成部门任务。虽然它并不完美,但当我看到它被发在学院的公众号时,那种成就感如暖流般涌遍全身。

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设计。不再只是机械地操作软件,而是去思考每一份设计背后的意义。为文章排版时,我会提前了解主题和内容,想象着文章需要的美感和被传达的意义,然后把这份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力求情感和美感的相互融合。在日渐的学习中,我学会了用色彩来传递情绪,用排版来引导视线,每一次的设计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我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在美编部,我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我们一起为一个满意的作品欢呼雀跃。我们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彼此鼓励,共同进步。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成长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心灵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

如今,回首在通讯社美编部的日子,那些为创意绞尽脑汁的瞬间,都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经历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明白,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