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榜样力量】赛场逐梦展锋芒,以赛促学砺真功——对话竞赛之星(五)

2025-08-22 17:22:5710

竞赛从来不是简单的胜负场,而是知识从课本走向实践的桥梁,是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熔炉。它要求学子既扎根专业基础,又能跳出框架创新;既需独立钻研的定力,又得协同攻坚的智慧。获奖的同学以对学科的赤诚拆解难题,用创新的火花点亮思路,靠团队的合力跨越障碍。他们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大学“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同辈学子“以赛促学、以赛长才”的鲜活范本。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专业学术类奖项——“竞赛之星”获奖同学专访。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驰骋学术赛场,以创新的探索精神突破竞赛壁垒,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子应有的学术韧性与钻研品格。

思政2301班 刘漫汶

衷心感谢学院授予我“竞赛之星”这份荣誉。这份认可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见证,更饱含着师长们的期许与鼓励,让我在回望竞赛路上的点滴时,更觉每份坚持都有了沉甸甸的意义。

语言的竞赛,是一场与自我较劲的深海泅渡。英语竞赛于我,是纵身跃入语言深海的历练。那些逐字拆解长难句的日子,耳机里循环的英语听力成了最熟悉的潮汐声。实践的竞赛,是一次向他人传递光亮的播种。初写教案时,总被打回,反反复复修改,日日夜夜。那些难熬的备课日子,直到看见支教时孩子们举着小手说“老师我懂了”,才懂得“播撒星光”的分量:教育者的使命,是把书本里的星辰,变成照亮他人前路的灯。   

不同赛场的磨砺,最终指向同一种成长的本质。英语竞赛让我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泅渡,备课大赛则让我懂得如何把书本的星光播撒给更多人。它们或许规格不同,却同样印证着:竞赛的意义从不在奖状本身,而在那些为了多一分精进、多一分透彻,甘愿把日子磨成针尖的坚持里,无数次想懈怠时,那句“再努力一下”的自我叮咛。

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是专业领域的肯定,还是英语竞赛的收获,都只是征途上的路标。未来仍要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学术的群山与语言的海洋里继续前行,让严谨的研究成果借由精准的表达,抵达更广阔的天地。感谢所有在迷雾中为我掌灯的人,这些荣誉,都是对热爱与坚守最好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