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力行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子钱明哲认知实习纪实

2025-08-22 17:23:4210

认知实习不仅是青年学子走向社会、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第一步。三亚学院的认知实习是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在真实情境中体悟专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学校构建了“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级实习体系,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本期“青春力行”系列,我们聚焦我院优秀学子的认知实习经历,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认知实习纪实!

思政2401钱明哲

本次暑期实践,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了生动注脚。在与基层工作者共同处理村务的过程中,整理档案的细致、走村入户的扎实、调解纠纷的智慧,让抽象的理论在乡土间变得可感可触。

村民档案的表格里藏着乡村治理的密码,每一份档案都记录着家庭人口结构、土地流转情况、医保缴费明细。这些信息并非简单堆砌,而是村干部们为精准落实政策、组织互助生产打下的基础:补贴政策下来时,查阅档案能迅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农户;村里计划发展合作社时,档案里的技能信息又成了整合资源的关键。这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再是书本概念,而是化作对每一户村民情况的了然于胸。

走村入户的过程,更能体现基层工作的务实底色。村干部们带着民情记录本,沿着田埂、穿过街巷,询问秋收准备、灌溉难题,记录村民对村路硬化的建议、对农技培训的需求,让政策制定始终贴合群众的真实需求。正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只有双脚沾满泥土,才能真正听懂乡村的声音。

这段实践让理论学习有了落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在于能指导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从档案里的民生数据,到田埂上的民情记录,再到纠纷调解中的灵活智慧,基层工作者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治理智慧永远生长在实践的土壤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者而言,这既是理解理论的窗口,更是践行理论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