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研讨课里话成长:大学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2025-11-16 22:28:0910

研讨课里话成长:大学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20251027日,在王辉老师主持的“时代新人培育研究”翻转研讨课上,赵琪同学以“大学期间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主题展开汇报,结合理论与实例,为同学们搭建起能力提升的清晰框架,在课堂互动中更收获老师专业点评与建议。

汇报中,赵琪将内容分为“培养原因、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大学资源、行动计划、总结展望”六大模块。在“培养原因”部分,她指出创新与实践能力是“时代呼唤、个人成长需求与大学使命”的共同指向,并用“实践经历丰富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普通毕业生高15%20%”的数据,强调其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谈及“创新思维”,她以“司马光砸缸”的逆向思维为例,提出“激发好奇心、训练思维肌肉、从小处着手”三大培养方法,建议同学们多问“为什么”、参与头脑风暴,甚至从改造日常物品、提课程改进建议等小事做起。在“实践能力”环节,她将其定义为“从想到做的跨越”,总结出“发现问题、构思方案、动手实践、复盘优化”四步法,明确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针对“大学资源如何利用”,赵琪结合校园实际,提及“互联网+”竞赛、鸣鹰支教队、“一路同心”社团等校内平台,以及校企合作基地等校外资源,并特别引用竞赛评委观点——“一个完整的失败案例远胜一次完美的空想”,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敢于尝试。同时,她提出可借助AI小助手、在线资源、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手段,为创新实践赋能。最后,她在“行动计划”模块建议同学们围绕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沟通协作等维度,梳理自身“闪光点与提升区”,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的学期目标,如完成小型实践项目,在总结中呼吁大家“多思考尝试、从小事做起,善用资源探索能力培养体系”。

汇报结束后,王辉老师对赵琪的表现给予肯定,尤其认可她“结合学校实践资源展开分享”的务实视角,同时鼓励全体同学以此次汇报为契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实践活动,在锻炼中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据悉,本次研讨课共有10名同学参与内容撰写,相关成果将推送至学院新闻网站,后续课程还将实行“撰写者与演讲者角色互换”机制,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任务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推动“时代新人培育研究”课题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