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耕哲社沃土,践行学术担当——我们的成长初感悟

2025-05-25 12:37:5410

2025年三亚学院“无挑战·青春”挑战杯校赛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探索,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学术初体验。这场实践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生动尝试。以下是学子们的收获与感悟!

思政2402班陈克鹂

备赛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魅力。我们以“传统文化新业态专属IP”为题,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社会现象。在文献研究时,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的碰撞,为我们打开了全新视角;实地调研中,与不同群体的交流访谈,更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面对调研数据不足、分析模型构建困难等挑战,团队反复研讨,最终通过优化问卷设计、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突破瓶颈。  

这次参赛,不仅是学术能力的试炼,更是思想的淬炼。我学会了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也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团队协作中,与队员思想碰撞,在观点交锋中完善项目,这份经历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成长。  

挑战杯的止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与传播者,我将以此次参赛为契机,继续深耕专业领域,用理论之光照亮实践之路,在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中践行青年使命。  

思政2402班李文念

参与挑战杯的历程,是一段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之旅。起初,团队在选题阶段陷入误区,过度追求新颖性而忽视了研究可行性,导致方向与赛事要求出现偏差。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重新研读赛事章程,结合专业优势与社会热点,最终聚焦敲定主题,开启了真正的探索之路。  

研究推进过程中,数据样本不足、理论框架薄弱等难题接踵而至。为解决数据问题,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调研方式,扩大样本覆盖范围;针对理论框架,团队成员反复研讨,查阅大量文献,不断优化逻辑结构。在成果打磨阶段,指导老师逐字逐句批改报告,从数据呈现到文字表述都提出细致建议;队友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案例补充,有人专注答辩演练,在相互鼓励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文献分析、实践调研等专业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不仅加深了朋友情谊,还收获了实践与成长。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经验,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学习,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在谈及指导老师和学院,两位同学满怀感激,心照不宣地说:“感谢指导老师在每个关键节点给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论证到方案优化,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在迷茫时为我们指明方向。学院背后的大力支持以及老师们的鼓励,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这份支持与关爱,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