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榜样力量】赛场逐梦展锋芒,以赛促学砺真功——对话竞赛之星(三)
2025-08-13 23:50:2710
竞赛从来不是简单的胜负场,而是知识从课本走向实践的桥梁,是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熔炉。它要求学子既扎根专业基础,又能跳出框架创新;既需独立钻研的定力,又得协同攻坚的智慧。获奖的同学以对学科的赤诚拆解难题,用创新的火花点亮思路,靠团队的合力跨越障碍。他们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大学“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同辈学子“以赛促学、以赛长才”的鲜活范本。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专业学术类奖项——“竞赛之星”获奖同学专访。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驰骋学术赛场,以创新的探索精神突破竞赛壁垒,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子应有的学术韧性与钻研品格。
思政2402班 李文念
竞赛之星:让荣誉成为思政育人的生动注脚
“竞赛之星”的荣誉证书捧在手中,分量远超一张纸的重量。它不仅见证了我们将专业知识融入竞赛的探索,更镌刻着用实践诠释思政理念的成长轨迹,它让知识走出课本,让理念落地生根,最终在实践中绽放出育人的光芒。
这份荣誉背后,是专业知识与时代命题的相遇。我们研究的“中华传统文化新业态”课题,聚焦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用影视创作、文化传播的专业方法,解读着“守正与创新”的时代考题。当分镜设计里融入对“天人合一”哲学的理解,当剧情架构中注入“文化根脉”的底色,课本上的镜头语言、叙事逻辑便有了温度,变成了能让千年文脉在银幕上流淌、被年轻一代接纳的力量。就像《哪吒2》,将古老神话用现代动画技术演绎,从角色服饰的传统纹样,到配乐里的侗族大歌,无一不在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更珍贵的是,它让思政理念从抽象走向具体。“文化自信”不再是试卷上的答案,而是我们在雕琢敦煌壁画元素动画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传承使命”不再是口号,而是用三维动画让古籍里的故事走出书斋、走进孩童视野的每一次尝试。这种转化,恰是思政育人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强行灌输道理,而是让我们在运用知识活化文化时,自然触摸到信仰的质地。
这颗“星”的光芒,实则是知识与信仰交相辉映的光彩。它提醒我,真正的成长,在于让所学成为服务社会的工具,让所思成为指引方向的罗盘。而竞赛,正是这样一个让知识扎根大地、让理念照进现实的舞台,让我们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更清晰地读懂“为何而学”“为谁而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