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夯实理论之基,激发创新之源:大创选题辅导会助力学子扬帆启航
2025-11-14 22:35:4510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质量,帮助学生精准定位研究方向、规避选题误区,11月7日下午,院长助理王蕊蕊副教授在学院办公室主持召开了“精准选题”专题辅导会,围绕“理论厚度+实践温度”的核心标准展开深入指导。

辅导会伊始,王蕊蕊副教授开宗明义,强调了选题在大创项目中的核心地位。她指出,优秀选题是项目的“根”与“魂”,既要立足扎实的学科理论,确保研究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又要饱含现实关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避免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其严谨分析与务实基调,为整场辅导指明了方向。
在细致点评学生初步选题构想后,王蕊蕊副教授系统梳理了同学们关注的研究方向,充分肯定了大家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传统文化传承等重大议题所展现的视野与热情。同时,她也精准指出了当前选题中普遍存在的“贪大求全、脱离实际”等问题,强调选题必须与自身知识结构、调研能力和可获取资源相匹配,合理控制研究范围,确保课题可行、可深入。针对学生们重点关注的三类选题方向,王蕊蕊副教授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与资源条件,分别提出了具体建议:
• “人才培养”类选题:提醒低年级同学正视理论积淀尚浅与企业调研条件有限的实际,避免盲目追求宏大课题。应恪守“能力渐进”原则,从熟悉的校园生活、学习实践或特定学生群体中寻找切入点,选择贴近自身认知、资源可及的“微观”课题。
• “文化传承”类选题:创新提出“经济、技术、范围”三维审视法,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潜力与可持续性;注重数字赋能,探索新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强调聚焦具体案例,如黎锦技艺保护、村落民俗活化等,以明确研究边界,增强可操作性。
• “乡村振兴”类选题:鼓励避免宏大叙事,从“特色农产品小体量电商策略”“乡村矛盾调解机制”等微观切口入手。此类选题既符合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又能使研究聚焦真问题,提升成果的针对性与应用价值。

总结环节,王蕊蕊副教授结合实例提炼出大创选题的三大核心原则——“问题导向、能力匹配、创新引领”。她强调,选题应源于国家战略与民生关切中的真实问题,确保研究有价值;必须与自身知识储备及实践资源相适应,保障研究可推进;要善于在传统领域发掘新视角、在交叉融合中寻找新可能,实现课题的创新性。
本次辅导有效解答了同学们在选题环节的诸多困惑,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清晰路径。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将认真汲取指导意见,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完善申报材料,努力让项目选题既彰显理论价值,又体现实践关怀,真正实现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为个人学术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