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唇枪舌剑论“躺平”:翻转课堂的青春思辨火花
2025-11-15 22:23:4110

2025年10月30日下午,在青年价值观与社会参与研讨课堂里一场围绕“躺平是‘理性分析’还是‘消极逃避’”的辩论赛火热开展。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观点交锋间掌声与笑声不断,让这一热门话题得到鲜活解读。
正方:躺平是理性的“及时止损”
正方张培雯率先亮明观点,认为躺平是经现实考量后的理性选择。她以职场内卷、健康损耗为切入点,将躺平比作“风险规避”,称明知996伤身、盲目内卷无获时放缓节奏,是“及时止损”的智慧。
她还以隔壁学长为例:放弃大厂996offer,选时间自由的工作深耕摄影,如今副业收入翻倍还能陪伴家人。这一案例引发台下共鸣,不少人点头认同。

反方:躺平是逃避的“懒惰托词”
反方当即反驳,指出“不内卷”与“躺平”有本质区别。反方一辩李柄橙称,上学怕苦、工作畏难而躺平,是不敢直面挑战的怯懦,绝非理性。
自由辩论时,反方卢星宇直击要害:若劳动者皆因累而躺平,社会运转将停滞,他还结合部分群体因消极懈怠导致发展受阻的实例补充论证。他强调青春应直面问题,“躺平”实为缺乏担当的借口,赢得阵营热烈掌声。

交锋:金句里明晰“躺平”边界
辩论中幽默金句频出,正方“躺平是慢走蓄力”遭反方“原地不动才是躺平”回怼,双方互称“卷王集体”“躺平代言人”,现场笑语不断。
针对“偶尔躺平是否消极”的提问,正方以“吃饭”为喻作答:偶尔休息是充电,长期躺平是“暴饮暴食”式逃避。生动类比获满堂喝彩,也让众人明晰了休息与逃避的边界。
老师点评:平衡是关键
辩论尾声,指导老师郑钿晓老师简单点评,肯定双方思辨能力,并指出各方不足与后续改进。
辩论无胜负,核心是学会在努力与休息间找平衡。
此次辩论赛,既让学子对“躺平”有了立体认知,也锻炼了思辨能力。大家更明确:理性规划、积极担当,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不止胜负,更有成长:这场辩论赛留下的那些心里话
马登峰同学这么说,“观看这场辩论赛,仿佛亲历了一场思维的“巅峰对决”。正反双方选手逻辑清晰的立论、针锋相对的质询,以及快速精准的临场回应,都让我深感震撼。从开篇立论的框架搭建,到自由辩论的唇枪舌剑,再到总结陈词的价值升华,每一环都展现着辩论的魅力。这场观赛不仅让我对辩题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学会了在争议中理性分析、客观看待问题,也让我对辩论这项活动有了更深的喜爱。”
贾诗祎同学表示,“青年价值观与社会参与课程以一场辩论赛,展开了思政学生的第一课,以“从内卷到躺平是理性选择还是消极逃避”为论题,使正反方展开头脑风暴和语言的激烈交锋。作为反方的我,学会从对方的视角拆解问题,不仅要论证己方观点而且要预判对方的论据,在反驳的过程中,语言得到了精准化,从最初的“情绪化表达”到后来的“数据+案例+逻辑”闭环。在正反一来一回的辩论中,更是体会到团队共振的力量,需要队友快速接话、补漏和救场,这种默契需要反复磨合。总之,思维、语言、团队三个缺一不可。希望在马院未来的日子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次参与辩论赛,赛出自我、赛出风采!”
撰稿人:余睿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