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探索心育与思政的融合之路:郝好同学阐述二者结合的理论依据

2025-11-27 22:12:3410

近日,在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讨课上,王辉老师带领同学们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郝好同学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依据”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在提及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核心特征时,郝好同学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唯有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与弹性,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并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结,他方可被认为有着健康的心理。

在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时,郝好同学强调,二者共同指向的对象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力、有社会关系的“完整的人”,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心理的导向,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割裂二者将导致教育碎片化,因此,融合二者才是培育健康人格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二者融合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强调智力、情感、意志与社会化的整体发展,反对将人片面化、工具化。

在讲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时,郝好同学引用了两本经典著作中的重点语句作为发言的升华,为主题注入了深厚的哲思。她首先引用了美国作家米哈里在《心流》中的名言“幸福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安逸舒适为念。幸福是你在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时到达忘我程度的体验。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与安宁时的状态。”她解释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心无旁骛地投入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时,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幸福。随后,她又引用了中国作家彭凯平所著《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中的名言“幸福不在远方,就在当下。不在别处,就在你心里。心花怒放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她动情地说道,幸福就在当下,我们无需依赖外部条件活得快乐,而是转向向内生长,从而建立坚韧且幸福的人生。

最后,王辉老师对郝好同学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郝好同学在发言内容上的充足准备和在日常学习中深厚的读书积累。本节研讨课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为日后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案:郭璐瑶

美编:郭莹莹

一审一校:董泽琳

二审二校:张 肖

三审三校:王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