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TEACHING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计划

2022-05-30 18:19:00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面向本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计3个学分。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创造成果,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为逐渐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建设目标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大学生要上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影响较大,为此授课过程中除了完成知识传递的任务,我们聚焦培养学生的五种品质——价值观、思维方式、专业方法、专业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式,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本课程虽然并不具体教学生如何“做事”,但它教学生如何“做人”,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与三亚学院办学的理念“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相契合。

 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式教学的理念倡导下,基于课程性质与特点,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实行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在前期改革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一体化设计,在积极运用芯位教育平台做好教学知识传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的知识理解、运用、深化与价值塑造和情感传递等作用,力争实现“翻转课堂”目标。

 此外,《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此在优化理论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化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提能力、塑情感。

 三、建设内容

 (一)理论教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

 1.继续推进基于芯位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师生芯位教育平台的优缺点调研,完成基于芯位教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促进平台的进一步优化;

 2.优化基于芯位教育平台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讲义等教学文档;

 3.制作基于芯位教育平台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习题集,期末考试题库;

 4.由利用校外视频资源到逐步录制适合三亚学院学生特点的线上视频资源,提升线上教学的针对性;

 5.根据线上教学内容、进度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设置线下专题授课内容,增强线上线下内容的关系,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

 6.尽量减少班级授课人数,实施小班授课,把相似学科背景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积极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开展讨论课、课堂报告等翻转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二)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1.加强任课教师与校团委负责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老师及各学院分团委书记的联系,增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供应量,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种类与内容,优化志愿服务活动流程,增设院级优秀志愿者、校级优秀志愿者、校级公益社会团评选活动,增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2.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课上及时告知学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形式、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考核标准等,并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排忧解难,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通过率;

 3.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协作,群策群力,发挥团队效应,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共性问题向学院反馈并寻求帮助,个性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解决。

 四、建设保障

 (一)师资条件

 1.目前我们成立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课程组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3人,师资相对充足,形成了一定的梯度结构,成员凝聚力强,积极性高,认真负责,便于开展各项改革工作。

 (二)其他条件

  1.芯位教育平台已建成并在逐步优化,基于芯位的混合式教学已经开展,接下来的线上教学习题集、试题库制作,线上视频录制等需要学院、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线下专题教学内容的优化、课堂翻转方式的探索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能动性。

  2.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联合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开展数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稳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大家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基本达成共识,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