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搭建“四育人”实践教学平台 推动高质量产教融合

2023-07-18 09:44:00

四个育人平台是思政访谈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课外实践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海南教研基地的平台,来实现理性政治人、社会责任人、现代职业人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培养。

一、充分发挥“思政访谈室”德育功能,培养理性政治人  

思政访谈室在2011年3月创建,在访谈室创建初期,陆丹校长就对访谈室提出了“理性、激情、笃信、直指人心”的十字方针,要求所有思政课教师必须把知识性与导向性、学术性与政治性、思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用学术精神辩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对访谈室予以科学定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政治理性”。访谈室从2011年的创建到现在,8年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学校发展和个人前途、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的一切问题,通过“网络虚拟访谈室与实体访谈室相结合、网络轮值与访谈室专值相结合、常规访谈与团体访谈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时事政策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机制,与同学们敞开心扉,促膝谈心,答疑解惑,使学生在小人物大环境、小问题大道理、小事情大文章的情境设计中领悟更深刻的道理。在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健康的学生。

 

二、精心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培养社会责任人

为推动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学校在全省率先提出并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分挂钩的新思路,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三亚地域特点及自贸区港建设的大背景,围绕“交通、旅游、社区、关爱、环保”五大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公益活动。学校还出台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原则,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无偿、利他、公益的基本要求;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相衔接”的原则,有针对性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让青年学生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青年学生的服务意愿,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入学第一个学期参加三次以上10个小时时长即可获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1个实践学分。每位大一新生经过“起步”、“提高”和“养成”三个阶段,使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他们参与公益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公益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三、不断拓展思政课课外实践活动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培养现代职业人 

根据当前社会热点、理论焦点以及同学们的关注点,结合思政课内容,举办“思政课”主题演讲、辩论赛、课外读书会、思想雨林和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母瑞山革命纪念馆等活动,通过系列课外实践活动,探索“体验式德育”范式,使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职业责任,塑造与“理性政治人”和“社会责任人”相协调的“现代职业人”。 “体验式德育”范式,把“文化育人”的功能范畴从传统高校的“文化熏陶”和“人文修养”两个方面,拓展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发展观、职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学生在接受“学校文化”熏陶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念教育的目的,学生逐步树立“现代职业人”的人生定位。

 

在指导学生社团工作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教师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共识: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心,不单要以课程育人,更要以文化育人、思想育人,围绕学生思想工作打造服务平台。激励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彰显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的发挥。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到社团指导中。各社团协会精心组织的各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增强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

四、有力推进“李大钊教研基地”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可靠接班人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海南教研基地于2021年9月30日落户三亚学院,这是学会在华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教研基地,基地的功能是研究宣传大钊精神、传承发扬红色文化。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是党中央批准的国家一级学术性团体,是目前唯一一个研究和宣传我们党建党前后早期重要领导人的全国性学术机构。

 

基地成立以来,得到省、市、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研究会会长朱善璐亲自莅临基地主持推进基地建设工作。基地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围绕科研教学开展基地建设工作。

科研方面。按照学会统一要求,我们开展“革命先驱在海南”的调查研究,探寻以李大钊学生莫同荣为代表的海南籍革命先烈在琼崖大地的播火历程。基地研究员带领学生前往莫同荣烈士故乡万宁龙滚镇访谈烈士后代,希望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海南播火者的事迹。围绕前期走访调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参加科研项目申报,基地研究员王世闻老师关于琼崖早期革命的课题获得海南省社科规划思政专项立项,王世闻和另外一位基地研究员关欣老师关于李大钊的文章发表在天涯华文,关欣老师1篇文章被海南省党史研究室内刊《海南史志》转载,计划撰写《走上绞刑台的革命者》(丛书)之一《莫同荣烈士传记》。

教学方面。依托基地重点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琼崖革命宣讲,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带领学生参加海南省青少年党史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围绕李大钊英勇就义壮举和诞辰等重要节点,开展以“青春之我 青春自觉”诗歌朗诵会、征文书法绘画比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史知识答题活动。

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把海南的革命史与红色基因史、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连在一起,把大钊精神和学校办学红色基因及未来发展连在一起,做到把研究贯穿到寻找基因、教书育人、教师自我教育、寻找学术增长点的全过程中,把红色政治教育与学术思想培育统一起来,有内容、有质量、有影响力地推动基地建设,为国家为社会最大化最优化做出三亚学院的贡献。